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全球首位。但如果從全球價值鏈角度來看,我國制造業仍然存在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世界工廠”更多的是依靠人口紅利和資源要素賺取加工費,部分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制造業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長期沿襲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面對制造業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以及向歐美發達國家回流的雙重壓力,我國制造業亟需加快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進程,構建以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為主框架的新型制造體系,打造更為健康良性的經濟發展模式。毋庸置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將成為助力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題中之義,是未來十年中國企業穿越經濟周期的利器。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數字化建設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變為企業的生存問題,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然而,盡管大部分企業早早地把數字化建設提上了日程,但實施過程依然困境重重,難于制訂切實可行的提升路徑,逐漸感到迷茫和焦慮。究竟該用怎樣的標尺去評估企業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度成為擺在很多制造業企業案前的首要難題。
日前,聯想集團基于我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進程和痛點需求,依托多年自身智能化轉型的實踐及服務各行各業客戶的經驗,與中國信通院共同發布了《中國企業智能化成熟度報告(2022)》,并推出“企業智能化轉型框架”和“企業智能化成熟度模型”。制造業企業根據自身的產品業務、行業特性、建設水平、資金狀況等情況對號入座,即可獲得智能化轉型路線的指引。
打造智能化轉型框架,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曾指出:“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沒有完成,網絡化剛剛在起步階段,智能化問題僅僅還在探索過程當中。”制造業企業要實現智能化轉型,都會經歷規劃、實踐、再迭代、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階段,這時候若能提供一套經過實踐檢驗、系統化的智能化轉型框架,讓企業認清現狀、有效指導轉型路線,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家擁有38年歷史的企業,聯想一路伴隨中國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之路。基于自身智能化轉型的實踐和積累,聯想聯合信通院共創的智能化轉型框架,聚焦創造企業三大價值,即運營價值、戰略價值、行業和社會價值,提出從制定智能化轉型戰略、踐行智能業務運營、投資和升級數字底座、推動組織與文化變革等四個層面融合推進企業智能化轉型的系統架構。
在1月11日舉行的《中國企業智能化成熟度報告(2022)》發布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表示:“聯想將為各個行業的合作伙伴智能化轉型,提供全周期、陪伴式的服務,致力于用全周期服務賦能,做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新IT伙伴。這包括智能化轉型培訓和咨詢、轉型項目及方案設計、3S解決方案和產品部署、持續運維運營及顧問支持,以及解決方案的設計、交付和運維等等,持續伴隨企業智能化成長。”
構建智能化成熟度模型,量化標尺檢驗轉型程度
除了企業智能化轉型框架,聯想還和中國信通院共創了企業智能化成熟度模型,以幫助企業準確診斷自身智能化轉型所處的成熟度水平,模型把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劃分為L1至L5共五個水平。從調研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大中型企業已普遍啟動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轉型,涌現出少數L4、L5的領先企業,但總體上仍有約84%的企業處于轉型的早期和中期。另外,L1、L2企業都以運營價值為重,L3、L4、L5企業對三大價值的重視程度趨向均衡發展。
聯想被業內稱為“雙實企業”,自身是實體企業,同時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智能化能力賦能其他“實體企業”。信通院作為國家高端專業智庫和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在數字經濟框架與測算、工業互聯網體系設計和產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方法論、雙曲線模型和IOMM成熟度模型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具備頂層設計思維。此次,聯想和信通院發揮各自所長,理論與實踐結合,推出企業智能化成熟度模型,讓廣大企業有了一套經過實踐檢驗、系統化的智能化轉型框架,讓企業更加有效地推進轉型。借助智能化成熟度模型,企業能夠前瞻性地制定智能化轉型戰略,基于新IT架構直接打造數字底座,有機會謀求直達L3、L4和L5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企業發展過程的彎道超車。
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迭出的當下,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日益增多,國內制造業企業屹立于時代風口,經營復雜度明顯提高。可以預見,智能化轉型將成為企業應對當前和今后國內外形勢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為我國制造業帶來質變。
工信部近年來開展遴選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數據也能夠佐證這一判斷,制造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后,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達到1.25倍;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0.8%,產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正向賦能作用顯著。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 10%。二十大報告中,特意強調要將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中國實現數字強國、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需求拉動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中國企業智能化轉型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和轉型窗口期,這是決定著企業能否跨越“分水嶺”、完成產業升級“必修課”、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關鍵節點,智能化進程也將推動著各行各業不斷地朝向一個新的增長方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