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是工業4.0的熱門話題,也是工業制造到智造升級轉型的重要角色。未來幾年隨著下游產業需求的提升,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工業機器人需求依然旺盛。IFR預計到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美元。
那么,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鏈,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UR機器人就和你一起了解吧。
一、上中下游簡介
上游:主要是3大部件“減速器、控制系統和伺服系統”制造商。
中游:機器人本體制造商。即機座和執行機構,包括手臂、腕部等,按照結構形式,本體可以劃分為直角坐標、球坐標、圓柱坐標、關節坐標等類型。
下游:用上中游資源組裝并針對性二次開發的系統集成商。以自動化設備生產商(即系統集成商)為主,涵蓋焊接、機械加工、裝配、搬運、分揀、噴涂等生產領域。終端客戶包括汽車、電子、金屬、塑料、食品、生化等行業。
二、上游:三大主要零部件說明
上游核心零部件是技術上的核心和難點,成本占工業機器人總成本約70%,其中減速器占整機成本約35%,伺服占整機成本約20%,控制器占整機約15%,而本體和其他部分各占整機的15%。
控制器:工業機器人的大腦,對機器人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控制器主要控制機器人在工作空間中的運動位置、姿態和軌跡,操作順序及動作的時間等。
伺服系統:工業機器人主要的動力來源,用來精確地跟隨或復現某個過程的反饋控制系統。
減速器:上游最核心的零部件,作為機器人最核心、成本占比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零部件,減速器是純機械部件,成本主要在于高精度數控機床等設備的投入和熱處理、精密加工等工藝。精密減速器制造因其對材料、設備、工藝等多個環節都有嚴格要求,而造成極高的投資和技術壁壘。
三、中游:機器人本體
工業機器人本體按照坐標形式可分為直角坐標型、SCARA型、多關節型、并聯型等。
在各種類型工業機器人中,多關節型與SCARA型用量最大,應用領域最為廣泛。
從市場結構看,多關節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占工業機器人銷量的主要份額,其中多關節機器人的銷量占比為59.64%,SCARA機器人的銷量占比為21.48%。
從本體市場格局來看,現階段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尚處于快速成長階段,我國大部分本體都是集中碼垛、上下料以及搬運等相對低端的領域。
四、下游:系統集成-格局較為分散
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主要負責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用途,對機器人本體進行有針對性地二次開發,并配套周邊設備,實現工業化應用。
與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中游本體相比,下游系統集成的技術壁壘最低,且具備本土化服務競爭優勢,該環節本土集成商數量眾多、競爭激烈。
隨著近幾年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的經濟效應拐點已經出現,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UR機器人是少有的上中下游圈涵蓋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不斷探索,加大研發,力爭幫助中國企業在工業4.0的浪潮中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