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的制造業已進入了“VUCA時代”,代表了當前制造業的一個共同特點:Volatile不穩定、Uncertain不確定性、Complex復雜性和Ambiguous模糊性。面對這樣一個復雜時代,全球經濟發展也迎來了更大、更復雜的挑戰。然而透過“雙碳目標”和“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我們似乎都能看到一個共同的答案——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制造的“華麗轉身”,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制造企業的共識。
隨著智造業對供應鏈的深入要求和人力供給模式的轉變,智造物流逐漸成為了行業最優解,也是智能制造中最核心的一環,智造物流的時效和定制化要求越來越高、倉儲用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智造物流正不斷向著高密度、高柔性、定制化、一站式服務等方向升級。近日,官宣品牌升級的安歌科技是一家集深厚實力與創新活力于一身的智造物流科技型企業,前身為意歐斯,有著深厚的物流裝備行業的積淀,圍繞安歌科技打造的“E模式”,中國工控網采訪了安歌科技CTO徐佳偉和副總裁吳鐵力來深入分享“E模式”如何賦能數智物流。
轉型升級,邁入千億智造物流發展賽道
安歌科技發展非常具有典型性,精準把握住了行業發展的脈絡,2013年從物流設備供應商轉型成為物流硬件和系統集成雙賽道發展的智能倉儲提供商,基于前身意歐斯在物流裝備領域已有超過14年的深厚積淀,安歌科技希望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設備+軟件+系統+平臺服務”的業務模式與自研自制的技術路徑,為中國企業打造技術與性價比兼具的個性化升級“E模式”,更好地幫助智造物流走進千行百業。
截止到2021年,安歌科技已經累計完成智能倉儲項目超過100個,單體訂單最大金額達到1.6億,人均創收從原來早時做設備時的50萬增長到目前的155萬,人員結構從60%-70%的藍領工人轉變成60%的技術人員,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安歌科技深耕物流行業14年也見證了中國智造物流行業的發展,對數字化物流發展的痛點,徐佳偉了然于胸,勞動力成本在不斷增長,特別對于制造業來說,人的因素影響很大。另一個是土地成本的增加,在制造業不斷擴張的現在,買地建廠變得非常困難。還有一個痛點在很多行業生產場景無法用傳統的人力來實現,比方說冷庫。因此智造物流已經成為了制造業的剛需。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PMR)在報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廠內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市場價值已達438.3億美元,預測至203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14%。中國制造業物流降本增效的空間巨大,未來可能是一個萬億規模的賽道。
硬件+軟件齊發力,為智造物流行業降本增效賦能
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降本增效。徐佳偉對于如何幫助制造企業進行降本增效有著清晰的思路。
首先從硬件層面來說,將進口產品進行國產化的替代,比如堆垛機品質已經達到國際化平均水平,但價格只有進口品牌的50%左右,使客戶能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效益轉化。發揮安歌科技在AGV、大型立庫設備等硬件產品深耕市場多年的經驗,在保證硬件設備質量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做到最優性價比,并在硬件設備上逐步實現標準化,提高設備和企業工廠的融合度,讓客戶更愿意改變載具來適配安歌的產品,從而改變目前圍繞客戶需求做非標定制的現狀,從根本上實現降本增效。
其次從軟件層面,安歌科技未來會在AI算法和視覺檢測技術上加大投入,比如在AGV產品上增加攝像頭,替換目前普遍運用的光電產品來解決避障和導航問題,從而助力實現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
而降本增效恰恰是安歌科技未來研發的重點目標。目前,安歌科技自研自制的軟硬件產品比重在各半,未來做整廠物流,軟件比重肯定會更高,除了整廠物流的核心設備還是自己生產,會將同質化比較嚴重的產品外包出去,但執行標準規范還是按安歌科技的來制作,最終集成到安歌科技的整套智造物流解決方案中,體現了安歌走差異化路線的策略。目前安歌科技已經積累軟件著作權53項、發明專利133項,累計專利達440項。“安歌科技一直堅持核心設備和核心軟件的自研自制,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物流解決方案。”徐佳偉說到。
E管理:借助數字孿生,打造可視化物流管理
其實安歌科技2018年就已研發數字孿生系統,當時叫3D監控系統,依賴于安歌科技自研自制的產品,可以獲取到更多的設備上的數據,再把這些數據呈現在系統上,將設備的運行狀態精準還原到電腦上,客戶就能在中控室身臨其境地看到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2020年,客戶可以去定制化數字孿生系統上的數據,可以將客戶的數據進行優化和可視化,然后在數字孿生系統上加入了大數據分析、AI學習技術,這樣就可以為客戶優化生產決策提供依據,比如今天該出哪些貨、未來幾天可能出哪些貨、物料應該怎樣去拉動、讓客戶做提前備貨。未來安歌科技還會增加預測性維護技術,大大降低設備宕機所造成的損失。
“未來還會增加機器視覺和AI算法上的投入,因為我們認為軟件定義物流未來是不可改變的趨勢。”徐佳偉自信地說到。當然未來的軟件會加入更多人工智能的算法來讓軟件更加智能,可以更合理地調配所有的硬件設備。
提起應用案例,安歌科技副總裁吳鐵力可謂是如數家珍,他有著十幾年在行業參與工廠物流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經驗,為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典型案例來說明E模式的成功。“我們給電機產品細分行業的某龍頭企業做了整場的黑燈工廠的物流建設,目前很快就會交付,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應用案例。從它的原料到最后的成品出庫是一個整套的廠內物流系統的設計,包括車間物流和成品物流,貫穿了所有生產工藝,在兩個單元中間還做了自動化的連接。所有倉庫都實現了黑燈工廠的設計理念。除了貨到人環節有人員的參與,其他全部是自動化實現的,從原料、開卷、下料、高沖、緩存、出庫、散箱和拆零揀選到貫穿不同的生產和加工工藝,我們通過柔性AGV、輸送系統、不同類別運用的堆垛機系統等多種自動設備和識別系統把整個流程全部貫穿起來。”
同時,安歌科技還創新地運用數字孿生系統,在與生產工藝流程對接以后,客戶可以很直觀地追溯到所有的生產過程流程情況,系統可以跟蹤到每一個工藝環節甚至追溯涉及到某個班次的某個人,如果出現殘次品等問題,最后都可以全部做追溯。而這對于自動化設計的要求非常高,從前期的數據分析調研,再到對報表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和規整,需要對工藝有著深刻的理解。
“這個項目是我們團隊的得意之作”吳總分享道,“它的成功之處在于我們憑著對客戶切實需求和工藝上的深刻理解,從一眾世界一流的競爭對手中勝出,并且這個項目對于我們未來幫助中國電機細分領域的客戶進行系統升級起到了示范模板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典型可視化物流管理和智能制造相結合的運用項目。”
E定制:以深入設備層的創新,滿足“量體裁衣”需求
制造行業的生產環節可謂千廠千面,工藝和工序都不同,因此會出現許多定制化需求。據吳鐵力介紹,安歌科技一直堅持做軟件、硬件產品標準化和模塊化。他認為未來智造物流系統是一個搭積木形式,根據客戶需求做加減法,這樣首先可以降低項目交付周期,并且這些模塊化產品都經過了嚴格和反復測試,得到了客戶充分肯定,標準化和模塊化的產品極大的提高了整體系統規劃設計的落地性交付和項目實施可復制性。
“比如說我們涉足最多的行業是化纖領域,桐昆集團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它被譽為‘滌綸長絲領域的沃爾瑪’。最早合作是從我們為客戶提供自動化倉庫開始,在我們這個行業里面,同質化解決方案其實給客戶帶來的價值并不高,這個項目的挑戰在于為客戶所做的定制化設計,它是由長巷道和短巷道立體倉庫組成,并配備25.5米的高速堆垛機,由于自動倉庫是“手槍型”結構,在入庫時候不能像傳統意義上系統軟件調度設計為SKU平均入庫分配原則,入庫存儲是按照SKU常規入庫存儲,同時提前并不能知道發貨訂單信息,而出貨時候是按照訂單出貨,這個對于系統調度和WMS軟件自學習‘預判訂單及訂單結構及和經銷商匹配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它存儲每個單卷的貨物重達700多公斤,每個貨格單元放置多卷,屬于自動化重載倉庫。”
“客戶有它的特性,常規來說貨品出庫應該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但是桐昆它的客戶即不同的經銷商有不同的等級,對應拿貨特權也有所不同,大的經銷商可以優先取貨,優先選擇他們想要的批號貨物。這時候,出入庫完全是一個邏輯上不平衡的概念。安歌科技的系統團隊、軟件團隊和工程團隊通過算法和訂單預判訂單結構、分析數學模型,在實際項目運行中攻克了這個難題,保證了訂單的時效性。因為作為長短巷道來說,實現系統的及時響應的這個挑戰是很大的。結果很顯然,客戶對項目很滿意,也正是因為這個項目成功實施和落地,最近幾年桐昆集團陸續讓我們為其服務建設多個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 吳鐵力補充到。
E調節:注重柔性與可拓展性,為企業成長預留空間
智造物流的另一重挑戰在于,考慮到成本,企業往往無法以“一步到位”或“超配”的方式來進行升級,但又需要在訂單量出現季節性波動、或未來進一步對系統進行迭代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這就對解決方案的柔性與可拓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痛點,安歌科技在解決方案的規劃布局上,進行了不少成功嘗試。
吳鐵力還是以實際案例來說明E調節模式的亮點所在,讀庫是一個圖書出版行業的典型案例,因為在整個圖書出版行業很傳統,沒有自動化先例,也可以說全國圖書出版的行業的首例自動化項目就是安歌科技做的。
讀庫在南通的一個中央配送中心,每天處理的訂單大概大幾千單,安歌科技通過柔性的機器到人的揀選系統幫客戶節省了70%的人力,每天處理訂單量提升到了上萬單,即使未來兩年訂單量發展到2-3萬單,我們還可以通過簡易的搬遷升級為客戶做柔性化物流系統擴張。
“我們給讀庫做了一個“亞馬遜式”的場景設計運用,一個將先進的拉動物流設計理念運用在圖書電商配送中心項目上。經過數據分析比對,我們通過自動化系統設備和貨到人技術提高揀選效率,整個揀選流程非常快,由于打包需要復核和有些訂單還需要填充,人工打包速度相較于高效的自動化揀選速度動態的看流量是不匹配的,因此我們提供了AGV貨到人的揀選和緩存庫來平衡流量解決方案。”項目落地后,客戶因高效的物流系統,即使在雙十一、雙十二甚至是618大促的時候只要臨時增加幾個揀選站、補充一些機器人,就能快速提高揀選效率。該項目還獲得了具有物流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 LT創新應用獎。
吳鐵力總結了安歌科技真正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價值,“我們用擅長的自動化技術、工業物流設計在深刻理解客戶業務的前提下,幫助客戶實現自動化和產業升級的高效價值,幫助客戶實現未來業務從幾千萬達到幾億甚至十幾億翻百倍的增長。安歌科技具備上百個案例積累下來的優勢,從過去物流設備延伸到倉儲自動化物流,再延伸到復雜拉動系統設計,中標率很高,因為我們的客戶也面臨可能存在和出現的同質化業務競爭情況,我們的客戶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一馬當先、拔得頭籌,就更喜歡理解他們業務狀況且通過自動化系統和工業物流設計能真正幫助他們實現升級物流系統的、長期且緊密牢固的合作伙伴,這也是安歌科技未來業務發展的重點。”
吳鐵力總結了安歌科技真正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價值,“我們用擅長的自動化技術、工業物流設計在深刻理解客戶業務的前提下,幫助客戶實現自動化和產業升級的高效價值,幫助客戶實現未來業務從幾千萬達到幾億甚至十幾億翻百倍的增長。”安歌科技具備上百個案例積累下來的優勢,從過去物流設備延伸到倉儲自動化物流,再延伸到復雜拉動系統設計,中標率很高,因為的我們的客戶也面臨可能存在和出現的同質化業務競爭情況,我們的客戶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一馬當先、拔得頭籌,就更喜歡理解他們業務狀況的,且通過自動化系統和工業物流設計能真正幫助他們實現升級物流系統的、長期且緊密牢固的合作伙伴,這也是安歌科技未來業務發展的重點。
安歌科技的軟件和硬件在物流行業經歷了市場10年的驗證,目前進入了全球化布局的新階段,美國全資子公司主要拓展北美市場業務。同時,安歌科技正在為巨石埃及工廠建立自動化立體庫以及智能產線,這將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未來將跟隨許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海外建廠的步伐,幫助歐洲、東南亞等地的企業實現整廠智造物流的布局。
安歌科技作為物流科技創新的先行者,不管是從產業升級還是從企業對行業的責任與擔當層面上,都做到了開放共贏的合作態度。這也得益于安歌科技聚集了一批有著10年以上物流行業經驗的管理層,只為圓同一個數智物流夢,在建立生態化的合作平臺,推動供應鏈自動化設計的道路上成為行業的新銳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