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從未以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名義要求建筑行業做這么多事情。而如今,無論是巴黎協議、歐洲綠色協議,還是地方和區域法規,設施管理人員都被要求大幅減少這些建筑物的碳足跡。
至于原因,應該不足為奇。
建筑物使用全球約40%的資源、25%的全球水資源、40%的全球能源,并且它們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1/3。因此,我們看到建筑物設施經理在優化可持續實踐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根據世界綠色建筑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到2050年,全球每座建筑都需要實現凈零碳排放,以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C以下。盡管新建筑的設計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新建筑才是解決方案。
一份關于該主題的報告表明,一座比普通建筑效率高30%的全新“綠色”建筑需要10到80年的時間才能克服建筑帶來的破壞性碳足跡影響。
似乎更好的方法是找到一種方法來改造現有建筑,使其變得更具可持續性。幸運的是,物聯網技術可以提供解決方案。
物聯網如何發揮重要作用
無線傳感器技術的進步現在使設施管理人員能夠快速、輕松且經濟高效地將舊建筑改造為智能、可持續的建筑。
以下是物聯網技術可以幫助實現建筑可持續性目標的一些方式。
? 減少清潔浪費-清潔人員可以根據入住率和數據驅動的需求優化他們的服務和時間表。這減少了時間、能源和清潔用品的浪費,這些物品通常裝在塑料容器中并且難以回收。
? 遠程監控-許多合規問題在設施管理中造成了大量浪費。通過常規的全系統沖洗,每年會浪費數千加侖的水來預防軍團菌。通過遠程監控,建筑管理人員可以看到水何時流過管道的各個部分,以及在什么溫度下流動,從而可以對低使用率區域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而不是一攬子方法。
? 能源效率-對溫度、入住率、打開的門窗、建筑使用和水資源浪費的全面可見性可以快速優化能源使用。細微的行為和操作變化使建筑物更具可持續性。
? 占用監控-雇主和辦公室經理可以了解員工的工作方式,以準確衡量和分配空間容量。這通常會導致縮小規模和更好的空間分配,從而可以將辦公室的碳足跡減少30%。
讓現有建筑更具可持續性的想法不再遙不可及。無線物聯網傳感器的進步現在使各地的設施管理人員能夠快速輕松地減少水、能源和資源消耗。這與此處討論的其他措施一起,將大大有助于幫助我們的社區減少碳足跡并實現我們的排放目標。